——相约柴墟十景 感受传统文化
6月12日下午,我校高二年级全体同学在学校会堂聆听了高港区非遗文化保护中心顾问章庆生先生题为《相约柴墟十景 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德育处主任杨船祥主持。
高港,旧称“柴墟”。千年古邑,江澨名区,出江入海之门户,水陆辐辏之枢纽。浩浩烟波,泱泱绿水;竹林柳岸,燕舞莺歌;曲巷深居,青砖黛瓦;古寺名楼,雕梁画栋……江东奇秀,蕴此一方;水网密布,绮丽风光。明清时代,诗人墨客赏景吟咏中将具有特色的景观,归纳为“柴墟八景”。“依依万树植江边,隔岸谁家好避秦。半夜马嘶茅店月,数船渔唱曲江春。斜阳西去重还璧,怒浪东来最骇人。更有银屏天边插,钟声一响一清新。”诗中每一句都含有一景,“八景”依次为:洲堤杨柳、芦岸桃花、新丰晓骑、古渡归帆、庆元返照、江阁惊涛、圌峰积雪、寿胜疏钟。
随着时代的发展,“柴墟八景” 大多不复存在,现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形成了本地新的人文景观,经过高港区诗歌楹联协会等充分酝酿确定了新的“柴墟十景”:芳洲踏月、白马海魂、鳌墩烟树、雕楼画舫、庆元古韵、扬子杏林、三塔凌波、引江雁影、栖凤听钟、乔杨春晓。我校拥有九十多年历史,见证了“柴墟”—“口岸”—“高港”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有必要了解“柴墟八景”、“柴墟十景”,也有责任把它传播开去。为此,我们编写了相关的校本教材,本次聘请的章庆生先生还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理事,高港区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对包括“柴墟八景”、“柴墟十景”在内的非遗传统文化研究多年,有丰厚的积淀。
章老六十多年前在口中读书,是个老校友。他在介绍景点的过程中配以深情并茂的朗读,激起学生一阵阵的热烈掌声。杨船祥主任最后要求大家消化理解,暑假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完成对身边的景点和相关非遗人与物的了解,并写作成文,暑假结束将进行评比。
后来陪同章老参观校园,章老对学校的巨大变化感慨不已,对母校学生的秩序和热情赞不绝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