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创办于1926年10月,1996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级中学,1997年8月成为泰州市教育局直管学校,2001年4月,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3年11月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04年1月学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2005年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口岸中学”,2005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2007年12月学校升格为副处级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76亩,校舍建筑面积60914. 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7.7m2;学校现有绿化面积34711.1m2,绿化率达37.24%,生均绿化面积15.8m2;建有主、辅教学楼4幢,设标准教室68个,每个教室都配有空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现有高中教学班45个,在籍学生2201人,其中内地新疆高中班9个,学生359人(含有13个少数民族);拥有图书馆、科技楼、多媒体电教室、演播厅、校园网、球类活动中心、校内学生宿舍楼2幢、400米标准田径场、可容1500人就餐的学生餐厅和日常开放的学生浴室等设施,能满足教育、教学及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业绩突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90多项省、市级以上表彰。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1111
 
1111
 
 
   您现在的位置:学校首页 >> 内设机构 >> 卞珍凤工作室 >> 浏览详细内容
  • 详细内容
  • kazx.com.cn
陈亚萍读书笔记:读《班主任有效沟通艺术和技巧》和《五百年来王阳明》
发布时间: 2019/12/6 17:01:00 被阅览数: 11013 次 来源:江苏省口岸中学
 

师生沟通心法之致良知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陈亚萍

【内容提要】当前,师生沟通存在一些问题,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中的精华对师生沟通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也无疑是王阳明德育思想的重要主张。本文从阐释“致良知”思想的基本内涵出发,进一步说明了“致良知”思想在师生沟通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致良知    省察克制     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其德育思想的精髓对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经常会产生误解和冲突,有些人认为,班主任要“善”,才能让学生心存畏惧,而笔者却认为,班主任要“柔”,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因此,师生沟通方面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致良知”,已达“知行合一”。

一、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基本内涵

1.良知的内涵

良知是指人先天就具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良知即天理。所谓“天理”是指自然法则,通俗地说就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这里的天理是相对于“人欲”而言的,王阳明认为,“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有终始,天理即良知。”他又主张“灭人欲、存天理”。第二,良知即是非之心。所谓“是非之心”就是指人们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王阳明所讲的“是非之心”与目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吻合的。第三,良知即道德自觉。所谓“道德自觉”,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合一。在王阳明看来,只要每个人遵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做事,那自然能去恶存善、明辨是非。

2.致良知的内涵

“致”为到达、获得的意思。王阳明认为,所谓“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到各种事物,即“至极其良知”,淡化私欲,使自己的良知不被外物所蒙蔽,这是“致良知”的第一步。“致”还有推行、力行之意,因此“致良知”更重要一层含义是指,通过良知的引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道德规范。

二、“致良知”在师生沟通中的运用

1.人固有良知:相信学生、尊重德性

良知者,人固有之也,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外来之物。“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1]在王阳明看来,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好的愿望。因此,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并对学生充满期待是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

《学生守则》明文规定:不允许在教学区吃零食、喝有色饮料。有一天中午,我发现教室后面的垃圾桶里有两个饮料瓶和若干“奥利奥”的包装袋。于是开始询问,但没有一个学生承认。于是,我给孩子们讲“王阳明在龙场审强盗让其褪裤为劝善”的故事,孩子们很震撼,我趁热打铁:“每个人内心都有良知,都有做好人的愿望,我相信随便吃零食的同学已经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了。”当天晚自习下课后,两位同学到我办公室承认了错误,我对他们敢于承认错误、正视缺点的勇气大加赞赏,“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从优秀走向卓越!”后来,我在班会课不点名地表扬了两位同学,同学们好奇两位同学“庐山真面目”,我表示为他们保密。我看到两位同学里眼睛闪烁着感激和惊讶,头深深地埋了下去。后来,他们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并且在学期结束被评为“三好学生”。

其实,班主任对学生信任、尊重和期待会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善用“期待效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明觉良知之本体:唤醒良知、明辨是非

王阳明指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良知是一种天赋的道德信念,是人类固有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但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外在很多坏风气的影响,个体的良知有可能会被蒙蔽,甚至被一些私心杂念所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在相信“人固有良知”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心中的良知,明辨是非,这也是师生沟通要达到的第一重境界。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对班主任来说,与学生沟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唤醒学生内心沉睡的良知。

小辉因为经常不做作业而被任课老师告状为“学习态度极差”,成绩总是班级倒数。我和小辉的第一次沟通是在办公室没人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有的是不想做,有的是来不及做。语文英语抄写作业纯粹是浪费时间,读熟不就好啦!”“那你读熟了吗?完成作业是学生的任务哦!”小辉摇头,“反正我是老师心目中的差生了。”听了他的话,我很震撼,也很惭愧,可能老师的平时的眼神和言行伤了小辉的自尊,让他自暴自弃了。“谁说你是差生了?我就很佩服你‘宁不做,也不抄’的霸气,也很欣赏你画画的才能呀!”小辉眼睛似乎明亮了许多,嘴角也微微翘起。后来,我和小辉的沟通主要是课堂上眼神的交流、课后提供机会让他展示画画才能,小辉在得到同学的肯定和赞赏后,越来越努力。后来他告诉我:“老师我有目标了,我要报考四川美院”。

小辉作为班级的后进生不缺批评和冷眼,缺的是肯定和赞赏。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一无二的最强处”,班主任要“帮助每一个孩子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们树立自信,“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

3.知至真切而笃行:省察克治、知行合一

内省是儒家很注重的内心道德修养方法。王阳明认为,“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所谓省察克治,就是通过自我检查、自我反省,来达到克制私欲的目的。王阳明常讲“学须反己”,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多辨自身之非,多务省察克制之功夫。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吾日三省吾身”,尤其是在没有他人注意地方心存敬畏之心,自觉做到独处时的谨慎,待人接物谨守其心,保持良知的纯净透彻,毫无杂质。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体系的实践准则,也是师生沟通的最高境界。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班主任要立言、立身、立行,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胜于言,才能让学生悦服而往之。师生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要教学生如何做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师生沟通的根本任务。

作为班主任,我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比如,上课前,我总是自己动手把讲台、电脑设备擦拭干干净净,把书本、教案和教学用具摆放得整整齐齐;晚自习时,我静静在教室一角专注读书,认真做笔记……受我的影响,班上的孩子们都能做到入室即静,入座即学,自觉做好课前准备。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自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说到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从不说。这是一种严于律己的体现,这样的班主任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能够带动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思履主编.《图解王阳明全书》[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0月第1版。

[2]梁花.《王阳明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20143月。

[3]聂甜甜.《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1月。

[4]张勇.《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硕士论文,20115月。

[5]董伟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启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11月第15卷第6期。

 



[1]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一)徐爱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6.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 江苏省口岸中学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口岸镇港口东路26号 邮编:225321
备案号:苏ICP备05043628号-1